深圳光明:构建劳资纠纷防控服务架构体系

2015-12-24
  深圳光明新区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资源前置,高效预防,突出调解,快速处置,实现劳资纠纷高效防控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经济换挡的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发展也进入纠纷诉求多元化、维权手段信息化、法制意识高度化等新常态,单靠人手、各司其职的传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新常态下,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今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
   
  作为深圳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光明新区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时期,外来务工人员高达百万。新区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创建了全国首个劳资纠纷防控服务体系,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大数据,结合“大部门”体制优势,全面整合监察、仲裁、信访等各项传统职能,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资源前置,高效预防,突出调解,快速处置,实现了劳资纠纷高效防控,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如何在新常态下强化劳动保障管理?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处置机制
   
  传统的劳动保障工作模式大多是被动处置,往往造成预防不足、处置不力等问题,事件持续时间延长引发后续发酵,进而导致矛盾升级。
   
  面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引发的劳动关系纠纷诉求多元化、维权手段信息化、法治意识高度化等新常态,光明新区从2014年开始探索打造劳资纠纷防控新模式。
   
  据了解,2014年12月试运行以来,光明新区至今形成了“一网二库三系统四平台”的立体化信息体系,即以劳动保障服务网为宣传服务窗口,由企业自主报送用工信息,搭建企业基础信息档案库,根据劳动者投诉举报信息建立企业违法情况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设企业自主申报、企业诚信等级评价、信息搜索和发送系统,最终搭建成投诉举报、执法监控、宣传普法、交流咨询平台。开通“光明新区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平台”微信公众号和11个企业用工管理QQ群,构建新区劳动用工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对企业和劳动者进行劳动普法宣传教育,提供网络投诉举报服务,另一方面对企业用工加强管理,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手段高效预警、防控劳资纠纷。
   
  在事前严密预警方面,光明新区运用大数据平台对企业实行金银铜铁四等级分类管理,对铁牌企业进行“三谈四查”,督促企业规范用工,提高劳动执法的针对性和效能,将劳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在事中及时调处方面,新区全面推行大仲裁治理模式,借助劳资纠纷调处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协调综治维稳、公安、工会等部门高效现场联调案件,快速、妥善处理劳资纠纷案件。
   
  在事后稳控方面,新区利用防控服务体系大数据网络化应用,对重点监控劣质企业开展全面执法检查,联同公安部门加大打击涉嫌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企业负责人,防止劳资纠纷事后发酵重演。
   
  此外,光明新区印发《光明新区推行劳动争议调处大仲裁工作模式实施方案》等配套规范性文件,以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为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新区研究草制了《光明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人员办案补助考核方案》等文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办案补助制度,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效能。
   
  如何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控体系?
   
  运用网络化大数据平台实现劳资纠纷预警信息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也给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带来了新契机。
   
  打开光明新区劳资纠纷防控系统,可以看到有企业上报、投诉咨询、统计管理、交流平台、诚信平台、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等子系统。针对企业的有效投诉和举报,新区将此在防控服务系统上流转,结合“新区劳动保障服务网”和“光明新区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平台”微信公众号开通的网上投诉窗口,对企业信用分值进行扣减,每宗扣减7分,根据企业的诚信分值划分为金银铜铁四个等级。对铁牌企业进行“三谈四查”(即约谈企业人事负责人、经理、老板,检查企业用工资质情况、企业经营情况、员工工时和工资支付情况),督促企业规范用工,提高劳动执法针对性和效能,将劳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互联网下的大数据运用,让光明新区实现了劳资纠纷预警信息化,把新区劳动保障队伍从过往手工、纸质资料堆中解放出来,改变以往滞后、粗放、重复的劳动用工管理,实时、准确、高效掌控辖区劳动用工情况。
   
  至今,新区劳动防控服务体系共收录企业信息8900余家,管理11个企业QQ群,涵盖全区50人以上企业1000多家。企业通过系统累计自主上报用工信息17000多条,接受投诉信息3400多条。向新区领导及维稳、公安等相关部门发送劳资纠纷预警预报短信1500余条。在此基础上,依托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平台,开展“三谈四查”,足不出户谈、查企业160家次,纠正企业违法用工行为312项,避免矛盾演变为群体性劳资纠纷。
   
  今年4月,光明新区劳动保障网络监察员察觉到辖区一家企业延迟自主上报用工信息,且信息与以往有较大出入,便立即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做好用工管理;同时监察员收到该企业劳动者在微信公众号留言并通过防控服务体系网络投诉,将企业诚信等级降为铁牌。当天,劳动部门到企业了解情况,发现该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拖欠两个月工资,十来名员工正商讨集体罢工。劳动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运用大仲裁工作模式建立三方协商平台,督促企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一方面将信息通报新区维稳、公安、工会等部门,以防企业负责人欠薪逃匿引发员工通过激进方式维权。在劳动部门协调督促下,企业发放20多万元工资,群体性劳动纠纷隐患被快速妥善化解。正是通过系统分析比对提前预警,新区劳动部门介入及时,事态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如何达到劳资纠纷处理高效化?
   
  创设大仲裁模式提升部门协同效能
   
  建立信息数据库后,要运用到具体解决矛盾中,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
   
  光明新区发挥大部制优势,在原有劳资纠纷处理基础上,高度整合劳动监察、仲裁、信访、调解等职能,资源前置、突出调解,创设并在全区全面推行大仲裁治理工作模式,搭建劳动争议仲裁审理平台,突出并前置以调解为核心,高效整合信访和仲裁立案窗口成立立案调解庭,强调“首访调处”,尽量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当事人首次来访阶段,牢牢掌握劳动争议调处主动性和主导权。
   
  同时围绕调解,高度整合仲裁、信访和监察三大处置手段,优化案件流转程序,如首访调解不成依法转接劳动监察处理或引导劳动者申请仲裁,实现无缝衔接,提升各部门协同调处效能,最终建立一套强调“首访”调解、立案规范、过程跟踪、调处高效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
   
  通过全面实施劳动争议调处大仲裁工作模式,结合“三谈四查”,“首访”调处投诉、举报案件,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转接仲裁、监察处理,调解成功案件以仲裁调解方式结案,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平纷止争;对集体上访案件,以劳资纠纷调处联席会议为载体,通过信息共享,协调综治维稳、公安、工会等部门联合现场协调,快速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前三季度,新区共审结仲裁案件939件,其中调解结案618件,同比分别上升134.72%、160.1%,调解率高达65.81%,同比上升10.43%,快速高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如今,新区劳动保障部门初步建立了劳资纠纷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处置机制,劳资纠纷防控呈现程序化、高效化、标准化、信息化等多重特点。
   
  前三季度,新区各级劳动部门共受理案件2716宗,涉及人数5819人,其中个访案件2465宗,集体访案件244宗,重大劳资纠纷案件8宗,均已100%结案;处理欠薪逃匿企业13家,成功移送公安部门处理案件5宗,为443名劳动者追讨欠薪245万元,有力保障了新区和谐劳动关系。
  

 评论:(已有1 条)

查看所有 1 条评论 >>>
  1.   137****0522   2016-01-06 10:14:25  
    这样为农民工办事的执法人员和执行机构好,一定要全社会推广,广大农工为此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感到高兴和自豪!我们这个国家难道有权,有钱的人就横强霸道,主宰一切,欺凌弱者,(农民工);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为农民快速有效的办好事,那真的太腐朽了……!

        登录  

Copyright ©2024 辰飞信息 粤ICP备06121791号-11